本来是不想凑这个热闹,也没看过导演的处女作《扫黑·决战》,朋友请去看也就看了,看完觉得倒还挺不错的. 前半部分叙事的分裂、身份的错位、记忆的混乱,与后半部分梦中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有一种结构上的对称美感,也给了长镜头的使用一种结构上的逻辑合理性(而并不是很多人批评的那样为长而长). 错乱的现实与清晰的梦境,是一种互文的关系,解答了彼此的很多留白,我反而觉得比很多明明脑子不太清楚还要故意卖弄的所谓烧脑商业片要好理解得多. 最后那段长镜头,对我来说还是有情绪感染力的,我老家湘西跟贵州挨得很近,那种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很有亲切感,在北京漂泊多年,有时候梦中重回故乡,确实是电影里那种感觉,所以对我是有触动的. 但除此以外,这部电影并没有给我带来新的生命体验,所以还是有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离真正的大师还差得很远. 钢琴就是具象化的综合情感载体;简·康平用那么诗意、浪漫的镜头,讲了一个女人一段真实到血淋淋的经历,有关这个女人对钢琴的迷恋和她的感情纠葛. 这个创作思路本身就是导演追求现实主义的体现,高级的女性主义电影就应该这么拍. 她拥有自己的艺术爱好,却因世俗伦理被流放到荒野下嫁给一个素未谋面又自比为神的男人,随后饱受折磨,同时一个爱她爱到爱屋及乌的汉子出现了(助她解脱). 而片中类似母女二人身穿笨拙裙装走过各种泥泞地这样的细节处理也很到位,既符合那个年代的风貌,同时也表现了着装对女性的束缚. 其实到最后,钢琴已成为女主角和解路上的绊脚石,那么让一切都沉向海底,获得新生的人冲破水面,迎接崭新的生活,实现自我和解.